儀器儀表行業近幾年來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。一份來自中國儀器儀表協會的統計數據表明,中國儀器儀表行業產銷在持續兩年高位增長后繼續上升,2007年上半年中國儀器儀表工業總產值1335億元,同比增長29.1%;產品銷售收入1289億元,同比增長30.7%,均處歷史高位;利潤同比增幅在40%以上,資產總值同比增幅在18%左右,行業整體上處于良性發展階段。 產品需求結構變化明顯。儀器儀表領域涉及產品眾多,工業自動化儀表和控制系統仍保持大于全行業增幅的高增長,產銷增長34%,反映出我國仍處能源、重化工業高速發展期,但增幅比上年的38%下降,說明火電、冶金等應用領域的結構性調整已產生影響。環境監測儀器同比增長40%,反映環境治理、節能減排對相關儀器的需求顯現。光學儀器、供應用儀表、試驗機、地質勘探和地震儀器、教學儀器等產品基本保持行業平均增幅。電工儀器儀表、測繪儀器、試驗分析儀器、汽車儀表、導航、氣象海洋儀器、核測量儀器、電子測量儀器、計時儀器、衡器、醫療儀器等增幅低于全行業平均值,其中部分產品需求平穩,產能過大;有些產品技術差距大,中產品市場被進口產品占領,結構調整問題明顯。 地區位次悄然變化。京、津、滬等大城市曾是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的發源地和集中地,條件好,。隨著地區產業結構的變化調整,雖基礎較好但增長不快,今年上半年在10%左右,京、滬的產銷規模已退居*五、第六位。而蘇、粵、浙、魯則*,產值已經超越京、滬。江蘇、廣東兩省外資云集,儀器儀表行業占比較大,已躍居省市儀器儀表業一、二位。而近年來浙江民營企業發展迅速,已形成區域產業集群。既有量大面廣的產品形成規?;a,也有高科技成果產業化*,已位居*三。 出口增長快,進口增幅小。上半年我國儀器儀表行業出口增幅36.4%,工業自動化儀表系統,電子測量儀器、試驗機、實驗分析儀器、醫療儀器等出口增幅均在40%以上,以往出口量不大的工業自動化儀表、電子測量儀器等增幅分別高達76.9%和104.5%,有些產品如壓力/差壓變送器、半導體元件測試和通訊儀器、精密天平、分光光度計、X射線檢查儀等成倍增長。在傳統出口產品中,除水表增長65.5%以外,電度表、煤氣表、光學元件、望遠鏡、顯微鏡、溫度計等增幅不大。進口增幅已降為7.2%。光學儀器、大部分電工儀器儀表和醫療儀器等已轉為負增長。 特別令人振奮的是,分散型控制系統作為儀器儀表行業的重要產品,不斷在國家重點工程中取得突破。2007年1月,北京國電智源公司自行研制的分散型控制系統在河北省龍山電廠600MW亞臨界機組投運成功,并進入商業運行;2007年8月,又在遼寧莊河電廠600MW超臨界機組投運成功。浙江中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分散型控制系統在魯南化肥廠30萬T合成氨/52萬T尿素項目中競標成功;2007年4月,又簽訂向中石化武漢煉油項目500萬T/年四個主裝置提供控制系統,上述突破將有力地打破國外公司在國家重點工程中對重要儀器儀表、控制裝置和自動化系統的壟斷。 在總體平穩向上的發展態勢中,將有以下特點:工業自動化儀表及控制裝置和環境監測分析儀器增長zui快,其他儀器儀表增幅平穩的態勢不會改變。在國家推行循環經濟、環保減排、節能、“上大壓小”等政策措施下,火電、冶金、建材等中型規模裝置和“五小企業”等對儀器儀表需求將明顯下降。工業裝置的大型化、復雜化和新應用領域及其裝置的需求,將使本國企業面臨產品技術水平、應用適應性、準入門檻等諸多問題,外企具有相對優勢,將會對市場格局產生影響。 企業利潤變化正在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,一方面有些企業由于生產熟練程度提高、產品技術含量增加等原因,勞動生產率提高,利潤率上升;另一方面,由于原材料價格、人力和公用事業費用上升、匯率變化等原因,不少產品成本上升,產能過大的中低檔產品在本國企業之間、中產品在外資企業之間和外資與本國企業之間的價格競爭日益激烈,有些企業利潤已出現下降跡象。 “出口增長快,進口增幅小”的狀態不會改變。從延續多年的出口高增長,其基礎是技術水平提高和產業發展加快。另一重要因素是企業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對策及反應。三資企業和我國有競爭力的企業都在利用已有設施,加大出口力度,以應對國內經濟可能出現的減速。 可喜的是,國家發改委、科技部等主管部門按“十一五”規劃及國務院8號文件精神,對儀器儀表、控制系統、智能化等及其產業化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強,國家發改委對該領域的支持重點明確,立項審批加快。大型火電DCS、大型石化DCS、核電用儀表、高精度壓力/差壓變送器等項目已批實施或已報待批??萍疾慷囗椫悄芑瘍x表、控制系統、印A、無線通訊、科學儀器的研發項目已立項,有的已付諸實施。國電集團、中石化、中石油、兗礦集團等有重大影響的單位都在積極采取措施,推進國產儀器儀表和控制系統在重大工程的應用,并研究加大投入力度,支持其研發和產業化。重慶、天津、沈陽、寧夏、湖南等省市都在結合本地區的發展,研究和采取支持儀器儀表行業發展的措施. |